台北謠言



作者:阮義忠

出版社:行人

ISBN:9789868780699

【本報訊】1975年至1988年是台灣社會力逐漸爆發的年代,經濟急遽發展、政治開始鬆綁,台北是其中變化得最快、最徹底的城市。攝影家阮義忠在台北街頭捕捉各種景象,希望呈現當時台灣在瘋狂追求經濟成長時,病態的面向。

這計畫原本稱為「台北」,但後來阮義忠覺得照片無法替台北勾勒完整輪廓,直到尤金.史密斯說過的一句話,使他放棄「自視過高」的「完整」構想,重新利用「謠言」的隱喻,選出一系列呈現台北真與虛的照片。

20多年後,在中國《南方都市報》的邀請下,阮義忠拿出這批照片,為每一篇照片寫出背後的故事。於是許多曾經存在、如今已消逝的台北面貌重新出現:高檔消費場所美麗華飯店、被視為前衛設計的IBM大廈、西區的金像獎戲院、歇業重整前的統領百貨,西門町裡的相機老師傅、上街頭抗爭的老農民。

30年後時移事往,這些照片成為讀者感受城市變化、城市歷史的重要線索。而阮義忠本人,也因為這些年來的心境變化,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台北。於是,台北不再是謠言,它或許有病態的過往、錯誤的發展,但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

劊子手世家

作者:貝納爾.勒歇爾博尼埃Bernard Lecherbonnier

出版社:麥田

ISBN:9789861737706

【本報訊】從「國王的劊子手」到「人民的執法者」,劊子手成為那個嗜血時代最直接的見證人。此書透過劊子手桑松家族7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法國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王權殞落、啟蒙思想的醞釀與興起、大革命的爆發、紅色和白色恐怖時期、帝國的創立及滅亡。

作者大量援引法國重要人物的言論和同代當事人佐證,再加上桑松本人的日記,這些第一手資料提供我們理解那個時代、那些人的可靠資訊。它也是一部刑罰史,反映法國中世紀以來刑罰的演變和興衰,尤其是斷頭鍘做為執刑過程的影響,更是18至19世紀活脫脫的巴黎市井圖。它反映法國文明史的進程,也是標示法國從啟蒙人道主義過渡到世俗人道主義的另類歷史著作。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

出版社:遠足文化

ISBN:9789866731983

【本報訊】最佳賞味期限不等於保存期限,但人們經常在最佳賞味期限到期後就丟掉食物。全世界用於栽種食物的灌溉用水,足以滿足90億人的家庭用水需求。英美及歐洲等國所浪費食物的1/4,可讓全球近10億的飢民遠離營養不良。

讀完此書你會發現,美國浪費掉半數以上的食物,英國則是每年辛勤製造2千萬噸的廚餘,而熱愛壽司、魚子醬和其他高價進口食品的日本,則是每年將11兆日圓的食物直接丟進垃圾車。先進國家把食物視為可拋棄式的商品,毫不在乎食品工業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看見亞馬遜森林滅絕,然而,這卻是每天上演的異象。如果先進國家的人民能夠少揮霍一點他們的食物,全世界脆弱的自然生態體系和氣候問題,都可以暫時舒緩、歇息。

宗教的慰藉

作者: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出版社:先覺

ISBN:9789861341880

【本報訊】狄波頓甘冒爭議,對世人提出大膽的建言──無宗教信仰者不需自絕於宗教的一切,何不從中取用明智、趣味及撫慰人心的元素,為我們平撫生活中若干最頑強也最缺乏關注的苦楚?

宗教善於發展組織、凝聚社群、撫慰人心;宗教有優美的音樂、藝術、建築和儀式。身為非信徒的狄波頓主張,我們可以向宗教學習各種洞見,包括建立社群意識、維繫人際關係、減輕嫉妒與不如人的感受、逃離一天24小時的媒體世界、出外旅遊、從藝術當中獲得更多、打造更能滿足人類情感需求的新式企業。

此書有別於一般的宗教信仰論戰,在價值多元、信仰薄弱的年代,強調人可以不被宗教的教義與成規所束縛,只要積極汲取其中有用的洞見和慰藉力量,將可為心靈找到出路與自由。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