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據英國《衛報》報導,從巷弄角落的舊衣回收箱蒐集到的二手衣物正為非洲的紡織產業帶來衝擊。



在獅子山國長大的男孩巴赫(Kemoh Bah),獲得一件印有麥可傑可森的T-shirt,他說:「當時全村只有我擁有這件衣服,我覺得自己參與了部分美國文化。」現在巴赫從頭到腳穿著有品牌標誌的服飾,在首都自由市(Freetown)街上經營二手衣服攤。

捐贈物變交易品

從1990年開始,慈善二手衣物在這個7成國民收入每日不到2美元的國家,市場價值竄升至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結合西方世界的慈善公益和非洲的貧窮形象,並非總是帶來好結局。數量可觀的捐贈物品成為可買賣交易的生活必需品,中間人從中獲利,不僅衍生倫理議題,更威脅當地紡織市場。

全球大約有1/3的捐贈衣物透過批發方式輸送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攤販將成堆衣服陳列街邊銷售,小販們表示耶誕節時是商品最豐富的時節,西方人會將大批舊衣服送到慈善單位。

這項有利可圖的產業在西方國家甚至有偽慈善團體協助運作。評論家表示,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對非洲國內織品市場造成危機,全球31個禁止二手衣進口的國家中,非洲就有12個。

來自象牙海岸的裁縫師西迪貝(Bema Sidibe)說:「我唯一存活的方式是開始製作穆斯林女性的衣服,她們不會穿西方的衣服,而且在傳統的齋戒月期間,能保證得到一些訂單。」他的國家每年有20公噸的二手衣在市面流通。迦納的流通量更是象牙海岸的10倍。

廉價衣物造成的影響,使基礎環境本就低落的服裝產業,必須因應趨勢轉變。迦納總統庫佛爾(John Kufuor)在其任內推行一項政策,每週5是國家服裝日(Friday wear day),鼓勵國民當天穿著色彩鮮艷,以珠寶色布料製作的非洲傳統服裝。

二手服飾的走私商機

但對許多人而言,二手服飾除了售價低廉,更為許多人帶來工作機會。除此之外,穿著品味也引起市場間的競爭。巴赫經營的攤位就位於老舊的殖民時期建築物旁邊,殺價高手法蒂瑪(Fatima)翻找Gucci的二手配件。頂著一頭彩虹色的摩希根髮型,她說:「你可以買到更便宜的中國製衣服,但這樣一來,你跟其他人看起來就會很像。在這裡,我可以找到設計師的衣服,不會撞衫。」

二手服飾的生意在非洲興盛,從迦納的仿冒品市集到奈及利亞的精品店,各地發展都相當蓬勃。貨櫃裡的衣物每個月都塞滿卡車,走私衣物達1.5公噸,被運往奈及利亞加丹加(Katangua)的最大跳蚤市場。

成千上萬的顧客擠滿狹窄的市集街道,前海關人員攸圭(Ugwe)目前也在從事二手衣的走私,他說:「大部分的衣服會送到東加共和國和貝寧這些小國家,我們再把衣服運到奈及利亞,我們稱這些叫飛行商品,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飛進國內。」

大部分的服飾來自歐洲,亞洲相對富裕的國家也提供了一些穩定的貨源。門庭若市的生意讓許多小販向邊境海關行賄,好讓供貨到加丹加市集的來源不會中斷。

小販亞茲布克(Mercy Azbuike)身邊滿山滿谷的衣服散置在木板上,他說:「我們把商店稱為為『彎腰』,因為我們有數量龐大的貨品,衣服傾倒在地上,你必須彎下腰來選購。」攤位旁的手推車上也堆積了衣服,「即使是那些精品店的服飾也是跟我們買的。」他補充說每個月要到貝寧進貨2次。

亞茲布克解釋:「在精品店你不用彎腰挑選,所以價格比較貴。」她一邊說一邊把迪士尼兒童睡衣從袋子裡掏出來。

18歲的顧客法陶瑪塔(Fatoumata)花了13美元(約新台幣元)買了一件鑲有亮片的Levi’s牛仔褲,她說:「在我穿的abaya(穆斯林傳統服裝)裡面,還是想穿著體面時尚的衣服。」

不過不是每個小販都生意興隆。在一處空氣不流通的攤位販售滑雪裝和外套的歐代班加(Emmanuel Odaibanga)表示生意清淡,「要買(走私)夾克很容易,要賣掉很困難。」他聳肩說道。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