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胡健森/礁溪報導〕礁溪鄉公所採公共造產模式,斥資一億八千多萬元在市區精華地段興建立體停車場,但完工僅半年多的時間,外觀立面卻呈現一片鏽紅的顏色,不少民眾及遊客反映看起來很髒、不美觀。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甘銘源解釋說,這是為了凸顯礁溪當地的斷層、岩質等地理環境所刻意設計,讓公共建築附帶彰顯地方特色。



礁溪鄉公有立體提車場位於礁溪市區精華地段,基地總面積近一千一百坪,是地下一樓、地上六樓的建築,除了停車場功能,也是多目標利用的綜合商場,在民國九十九年初動工,去年六月完工,停車場部分,將於明天啟用。

近來有民眾反映,停車場外觀立面藝術設計覆滿了鐵鏽,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棟老舊建築,且整體呈現的設計,似乎也與周邊建築、景觀不是很搭調,顯得很突兀;更有人質疑,是否材質使用不當,否則怎麼會這麼快就鏽蝕得這麼嚴重?

設計師︰配合礁溪特殊地貌打造

停車場的設計者建築師甘銘源,曾獲「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他說,礁溪鄉屬於斷層地形,溫泉及四稜砂岩是當地的地理環境特色,停車場的立面藝術設計,幾何圖形是想表現四稜砂岩堆砌及節理紋路,鏽蝕的顏色則是想呈現出溫泉水中的鐵質覆蓋在四稜砂岩上呈現出來的模樣,藉此突顯出礁溪鄉的環境特色。

甘銘源說,當然可以採用貼磁磚、上油漆的傳統模式,但這樣將難以表現出礁溪的特色,公共建築不應該與民間商業建築混在一起,應該另有表現方式,也不會影響到建築安全。甘銘源笑說,他的設計能被大家討論也不是件壞事,畢竟每個人的觀點都不盡相同,鄉公所不妨豎立一座解說牌,讓民眾瞭解設計的內涵及用意。

公所︰耐候鋼材質 縣內多處採用

鄉公所說,這棟建築的設計及監造費用六百多萬元,完工之後確實接到一些民眾負面的反映,但當初就是考量到公共建築負有的社會責任,不應該太過死板,設計上要能展現出地方特色,至於使用的材質是「耐候鋼」,特色就是會鏽蝕到一定的顏色及程度;像縣政府在宜蘭市南、北兩端路旁所設置的戲劇人臉及舞者意象藝術品,也都是採用相同的手法及概念。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