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綜合外電報導】蘇聯時代的奧運獎牌是國家驕傲的展示。不過, 2008年的北京奧運,俄羅斯的總獎牌數僅排名第3;而在2010年冬季奧運中,更滑落到第6。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夫誓言要採取行動,重回獎牌大國之列。



▲俄羅斯游泳選手鄂夏柯夫於2010年在新加坡舉辦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YOG)中,在男子2百公尺自由式競賽中奪下金牌,圖攝於2010年8月16日。(圖文/路透)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羅斯素溪(Sochi)即將舉辦2014年冬季奧運,希望重返冬奧第一強國的美名,需要回到過去加強訓練的模式,回歸魔鬼訓練,以追求成功的訓練盛行之後,將可能會造成俄羅斯奧運學校的復興運動。

蘇聯首開先例,挑選年紀很小的運動員從事訓練;運動寄宿學校在訓練奧運冠軍上,扮演關鍵角色。

蘇聯解體之後,許多運動學校關門大吉,制度也有所改變。過去,有天份的運動員從小培養,但現在他們14、15歲時才進入學校專攻體育。

中國學習了前蘇聯的模式,現在體育的表現強過俄羅斯。學校的教師和教練都相信,重新採用舊時代的制度將再次讓俄羅斯驕傲重返獎牌大國之列。

目前在葉卡特琳堡的奧運訓練特別學校(Special School of the Olympic Reserve)就讀的學生確實是全心投入。除了一般課業之外,他們一天至少訓練兩次,80%的學校選擇住校,以宿舍為家,方便就近練習。

希臘羅馬式角力選手艾倫(Alen)天亮前就起床,在單槓上練習引體向上。他從7歲開始投入角力運動,在這學年初起開始於這所學校就讀。艾倫表示,能夠專注於所愛的運動,讓他很開心。「我想要來這裡上學,當我的教練推薦我來時,我相當開心。學業在這有點被視為第二順位,體育的確是第一順位。」

得金牌的必要犧牲

在日常學業課程教授的區域裡,資訊科技設備都很新穎,走廊閃閃發光;除了榮譽榜上貼著的奧運金牌得主名單,這裡與任何一間設備良好的學校沒有不同。

每天4到6小時的訓練無疑讓學生精疲力竭,所以他們在下課時間根本無法喧鬧。教師不太需要管理學生秩序。

「我從來不需要叫學生不要在走廊奔跑。現在每當我造訪一般學校,看到學生吵鬧、混亂的景象,我都很吃驚。」英文教師尼卡拉斯卡亞(Svetlana Nikolskaya)表示。如果看見教室只有半滿,這是因為學生常常要請假去參加比賽;也有許多學生根據其比賽和訓練時間,擁有獨立的課表。

尼卡拉斯卡亞表示:「你不能將一個培養高級運動員的殿堂設立於一般學校;這是這所學校何以如此特別。」「如果你希望青少年帶獎牌回家,那就應該要允許他們專注在他們的訓練上。」這間學校鼓勵學生住校,這樣學生才能專心訓練,沒有家人和朋友會造成分心。

透過住校,教務人員也能監控學生的飲食;每日6餐都是以增進運動員成長為目的所設計。大多數學生都是在晚間結束訓練,9點之後才回到家,所以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去注意到,宿舍需要好好粉刷一下。

該校教師米許柯(Tatjana Mishkel)表示,宿舍是校方亟欲改善的區域之一:「這裡的訓練設備是第一流的,不過居住環境的水準並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我們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不過此刻我們沒有這筆經費。」

課程單一 職涯受限

該校超過90%的畢業生選擇與運動相關的職業,包含職業運動員、教練或體育教師;不過,對於那些體育成績並不出色,或是改變主意的學生,當他們想追求別的領域的工作機會可能較受限制。

米許柯解釋,他們希望提供多元的課程,然而當下這個希望並無法成真:「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彈性,擁有更多元的技巧。我們在這方面有其限制,因為我們只能提供以運動為基準的教育。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培養出也能夠擔任律師、管理人才或經濟學家的體育人才,他們才有其他的就業選擇。」

可望在2012年奧運跳水項目大放異彩的吉尼亞(Genia)今年16歲,她計畫在完成高中學業後,再進入同市另一所學校就讀。

她說:「我希望取得職業運動員資格,然後再得到軍校學位。這樣讓我有更多選擇。」

專注訓練 毫無怨言

吉妮亞、艾倫還有他們的同學雖然沒辦法享受大多數青少年的日常活動,像看電視及與友人相聚休閒,但對未來抱持希望的青少年對生活似乎非常愉快。吉妮亞的教練是她的父母,她幾乎沒有私人時間。不過,雖然她媽媽只要一認為她不夠努力就會對她大吼,但她知道他們是為了她好才這麼做。「他們不會一直對我說不,在週末我還是有自己的時間。」她說。

艾倫也同樣投入練習:「我不記得自己曾經錯過訓練,不過沒有人逼我投入,我是自發的。」他的家人來自亞美尼亞。當他回老家時,看到那邊的生活、工作機會不多,生活水準很低。所以他很高興自己能在這裡。

▲新加坡2010年舉辦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YOG),俄羅斯游泳選手鄂夏柯夫(Andrey Ushakov)在男子2百公尺自由式競賽中奪下金牌,圖攝於2010年8月16日。(圖文/路透)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