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熊彼得說,民主最基本定義要有競逐執政和選舉。如果沒有選舉,所有的政治人物在既得的利益和權力下,必然傾向擅權與說謊。



因此,選舉讓選民有了一個檢視執政者執政的好壞,並且藉著反對者的挑戰和監控,讓政治人物無法迴避「簡單疏失」是否涉及密室決策的「交易」。

所有的密室都是人為的,封鎖決策的圈圈和自我限制的方式,都是政治人物施政的特色;當台北市長郝龍斌在市府前設置了「反貪腐廣場」的招牌時,就該小心謹慎,有一天「貪腐」標籤可能會回到自己的團隊。

決策理論中,最忌諱的是小圈圈的模式,最害怕的是疏失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無法應變。執政的模式一成不變,加上決策者的性格「溫吞」還帶著「太子」的驕縱,那麼「疏失」必然會複雜化,因為他只相信「眼皮下的官僚」,無視於廣大的市民。

只靠包裝的政治人物,一上陣,有沒有真材實料,就會透明地顯露在選民面前,這就是民主的優點,再大的政治密室,都有被揭露的一天。

美國電視影集《別對我撒謊》透過應用心理學的技巧,就能看穿說謊者行為,這當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來;但透過選票把說謊的政治人物趕出競技場,就簡單多了。(趙卿惠)

文章來源: 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