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日前在《求是》撰文表示,要鼓勵銀行圍繞實體經濟發展的真實需求和能夠形成生產力的有效需求,不斷加大金融創新個人信貸,把稀缺的信貸資金配置到實體經濟中最急需的行業和企業,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準和品質。



 當前,要針對小微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品和“三農”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的特點,創新出“量體裁衣”式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切實改進對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品質。 

 周慕冰指出,現階段銀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大陸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不斷加快,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另一方面,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委員會提出了資本、流動性以及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的新標準,銀行業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網頁設計。 

 對此,周慕冰指出,要更加注重激勵性監管,逐步實現約束性監管與激勵性監管的有機結合。從大陸的情況看,商業銀行通過股改和公開上市已初步建立了現代銀行制度,具備了實施激勵性監管的條件。因此,要逐步建立合理的監管激勵機制電熱水器,充分提升商業銀行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的積極性、主動性。

 其中,實施差別監管是激勵性監管的有效措施之一。周慕冰強調,要實行監管措施與銀行風險狀況掛鉤、與銀行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水準掛鉤的制度安排,充分發揮監管措施的引領功能網頁設計。比如,在市場准入監管方面,優先支援經營穩健和管理規範的銀行,對風險控制水準較高的銀行適當降低准入門檻。 

 同時,應對挑戰銀行要更加注重創新監管,逐步實現銀行監管與銀行創新的良性互動。除了上述的鼓勵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產品創新外,還需要探索圍繞資產管理的業務創新。資產管理業務不佔用資本大台北地區木工裝潢,風險較小,又能夠改變銀行過分依賴利差的盈利模式,有利於銀行轉變發展方式。要引導銀行將資產管理作為創新重點,在風險可控、成本可算、資訊充分披露的前提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此外,周慕冰指出,要研究推進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創新。資產證券化可以增強銀行流動性,降低加權風險資產規模,緩解資本佔用壓力。要鼓勵商業銀行選擇品質好、收益穩定的貸款作為基礎資產,在堅持結構簡單、規模可控、資訊透明的原則下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堅決防止將單級證券化產品衍生成複合產品。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苗燕 李丹丹)

【中央網路報】

轉載自~ 中央日報
arrow
arrow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