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公眾享有藝術權。藝術需要了解公眾,不是為少數人製造中產階級藝術而忽略大眾,這是自稱藝術家的人的責任。」這段藝術宣言是已逝美國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在一九七八年、他廿歲那年就有的領悟,寫在他的日記中,透露出他早熟敏感的思維。凱斯.哈林日記《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中文版現已問世,收錄他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九年的日記,內容見到他對創作的熱忱與思考,以及他擁抱生命的無比熱情。

凱斯.哈林活躍於一九八○年代,透過粉筆在紐約地鐵廣告看板上塗鴉而闖出名號,被喻為塗鴉藝術教父。哈林的塗鴉以符號化、簡明又奔放的線條著稱,他創造出的中空人物和動物,至今仍廣受大眾喜愛,連流行音樂天后瑪丹娜也深受吸引說:「凱斯的藝術非常率真、歡樂,伴隨血淋淋的世俗意識,蘊涵濃厚的諷刺意味,跟我的一樣。」

凱斯.哈林一九五八年生於美國賓州雷丁市,從小喜愛蘇斯博士、華特.迪士尼等藝術和漫畫。一九七八年移居紐約進入視覺藝術學院,他嘗試表演、錄像、裝置、拼貼等多種藝術手法,卻也始終保留對繪畫的忠誠。

他相信「藝術是為眾人存在的」,也堅持「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的理念,他在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間,用粉筆在紐約的醫院、教堂、學校、人行道等公眾場域塗鴉作畫,有時一天之內便創作出多達四十件的「地鐵素描」。就算他的塗鴉被警察發現後多半銷燬,他仍樂此不疲。他在日記中寫道:「作品是暫時的,永久性並不重要。它的存在已被證實。」

「在核戰等可能毀滅一切的威脅下生活,最要緊的莫過於眼前。我希望讓人們毫不壓抑地體驗藝術。它可被觸摸、感覺、操縱、塗改、經歷。這是不太『嚴肅』的藝術,沒那麼『碰不得』(神聖)。」

凱斯.哈林一九八六年在蘇活區開設「普普店」,販售服飾、海報和印有他那些名畫的配件。八二年至八九年,他在全球十幾座城市創作五十幾件公共藝術作品,大部分是為了慈善活動、醫院及孤兒院而做。八六年他創造壁畫《吸毒等同發瘋》,已成為紐約法蘭克林羅斯福快速道路沿線地標,同年柏林圍牆也請他去畫了一段。成名後,他的塗鴉也從街頭被送入美術館展覽。

不少一九八○年代在紐約崛起的年輕藝術家死於愛滋病,凱斯.哈林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日記中毫不掩飾寫下自己與漂亮男孩邂逅的心情,也有不少詩作傳達自己對情愛的幻想與渴望。一九八六年他檢查出罹患愛滋,在日記記錄自己與死亡相隨的恐懼與徬徨,但他也打起精神繼續以繪畫療癒自我和他人,實踐了他認為藝術家應有的社會參與責任。一九九○年,凱斯.哈林因愛滋併發症去逝,享年卅一歲。

文章來源: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