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築技術的進步,讓原本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人力才能蓋好的建物,變成除了大幅縮短建築時間,也更為穩固更加安全。國工局日前表示,台中生活圈四號道路,除在建築觀念上使用「營建自動化」,建築工法則透過如同小朋友堆積木的方式,將台中生活圈四號道路的兩處匝道橋,透過橋梁自動化工程的方式,正在加速的建造中。



以「堆積木」的方式進行建設,這個新觀念已經普遍的應用在建設上,目前在全球所看到的高聳大廈、旅館,現行施工法皆採鋼骨H粱作為骨幹後,外牆由其他廠區,採用預鑄的方式完成後,再運至建築工地以吊車吊起然後與主建築接合,甚至連美軍已經服役的新航空母艦也是如此方式施工,除了速度更快,對於施工人員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同樣的施工方式,也應用在橋梁道路的建設上,除了強度更高、精度更為準確外,施工的速度也大幅躍進。國工局表示,以此觀念應用在國道四號台中生活圈的兩處匝道橋,甚至僅要三日就可以完工。

國工局表示,這種橋墩及箱形梁均以小節塊組裝而成的「全預鑄工法」橋粱在國內為首次採用,不僅有施工速度快之優點,同時可大幅降低人員在高空作業的風險,各混凝土節塊以工廠化製造生產,品質控制更為良好,外觀亦更形平滑美觀,施工過程則以「營建自動化」大量運用高性能的營建機械,人力精簡,國內橋梁工程技術也因而再提升。

國工局指出,橋粱建造所採鋼筋混凝土因其重量頗大(每跨重達上千公噸),以往均於現場組立鋼筋後再澆置混凝土,每支橋墩及每跨箱形梁各約需一個月,其間有人員長期於高空作業的風險。

雖然此建法所花費的金額較高,約比傳統工法高出五%的經費,不過不論在安全性、速度上卻比傳統工法更好也更快。國工局表示,如今台中生活圈四號線工程,將霧峰交流道範圍內銜接國道三號南下方向的兩個匝道橋的橋墩及箱形梁,均分割成數個如同大型積木的混凝土節塊,在預鑄場製造完成後再運到現場吊裝組合,每支橋墩僅需二至三天,每跨箱形梁亦僅需五至七天,大幅提升施工速度。

此種工法最重要的就是預鑄的本體強度是否符合安全規範。國工局強調,在辦理本案預鑄節塊橋墩設計階段,特委託國家地震中心進行預鑄節塊橋墩結構耐震行為特性之研究並辦理全尺寸模型實驗,施工過程及完成後並辦理監測作業,其數據資料將可回饋於日後同型橋梁設計的重要參據,亦為橋梁維修養護之參考資訊。

文章來源: 台灣新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印刷廣告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